家风故事丨一家四代八人接力从军 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柴云振的家庭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柴云振 柴兵荣 家风故事丨一家四代八人接力从军 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柴云振的家庭故事

家风故事丨一家四代八人接力从军 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柴云振的家庭故事

2023-11-21 15:2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一半彩礼 接济村民

1952年,柴云振揣着残疾军人证书与复员费(1000斤粮票),只身回到老家岳池县大佛乡(今属罗渡镇)。见柴云振从枪林弹雨中回家,柴云振的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。高兴过后,得赶紧为柴云振张罗亲事,因为当年柴云振已经26岁了,这年龄在那个时代的农村,绝对属于大龄青年了。

在柴妈妈看来,儿子的残疾军人证书对找儿媳妇没有多大帮助,但是1000斤粮票用处大。“家里穷,正好可用1000斤粮票作娶媳妇的彩礼。”

柴氏家谱

正当柴妈妈盘算1000斤粮票用途时,柴云振却把其中的500斤粮票拿去接济揭不开锅的乡亲。原来,当时新中国刚建立,百废待兴,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结束,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。“你家这么难,我送你10斤粮票。”“我这儿有点粮票,你拿去买点米吃。”东家三斤五斤,西家十斤八斤,没多久柴云振把500斤粮票散尽了。

“彩礼一下就被用了一半,儿子今后怎么娶妻生子?”柴妈妈有些着急,也有些悲观,估计儿子的个人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,抱孙子也不知要拖到何时。

不过,好人运气不会太差。当地姑娘刘传琼通情达理,对散粮接济村民的柴云振产生好感。“参加过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的人,人品果然很好。柴云振在打仗中虽然落下残疾,手指断了一节,但对种庄稼影响不大。”刘传琼同意嫁给柴云振,还说服父母不收他一分彩礼。

于是,在岳池偏远的小山村,柴云振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和孩子。

造福大家 亏了小家

在大佛乡,柴云振从不向他人提起以前的功绩,甚至连他的妻子、孩子也被“隐瞒”。大家只知道他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回来的,是共产党员,仅此而已。

柴兵荣讲述柴氏家训

回乡后,柴云振学会石匠、木匠等手艺,还当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、大队长、乡长、公社副书记,但是绝大部分时间是当大队长。肩扛锄头、犁铧,手拿錾子、墨斗,柴云振一直在最基层默默奉献。

上个世纪50年代末,岳池县修建会仙桥水库,柴云振带领大队群众投工投劳。他规定每人每天挑土石方两方。作为石匠和大队长的柴云振,自己除坚持完成每天挑两方的工作量外,还要挥舞手锤、二锤打石头,检查安排其他工作。会仙桥水库建好了,至今还在发挥灌溉作用。

上世纪70年代中期,柴云振带领大队村民荒山造地,将一个15亩的荒山改造成土地。至今这块土地还在出产粮食。他将本大队的喷灌池建齐后,还义务为临近的夹家坪大队修建喷灌池。如今这个喷灌池仍在使用。

但是柴云振对自己、对自己的家庭,似乎有些苛刻。

“生产队发芽的谷种还没有撒进秧田,再不撒这批谷种就要报废了。”一次,患重感冒卧病在床的柴云振忧心忡忡。考虑到生产队主要劳力外出学习,柴云振便利用妻子刘传琼离家外出间隙,悄悄叫上两个党员,抱病下田撒谷种。刘传琼回家不见丈夫,急得团团转。找至秧田看见柴云振,刘传琼大喊一声“你不要命了”,惊得柴云振差一点摔进秧田里。

1960年4月,柴云振的二女儿柴昌兰生病。为了给女儿看病,刘传琼卖了家里的母鸡去抓药,女儿吃药后也不见好转。刘传琼三次带信要柴云振赶紧回家商量办法。柴云振正忙着调查灾情,过了三天才回家看女儿。当晚,柴昌兰去世。天亮时,柴云振将女儿埋在后山上,拔了一些女儿喜欢的小花小草插在坟头,然后放声痛哭一场。

规矩做人 勤俭持家

“你多占了两平方米土地,必须把这堵墙拆了。”1979年冬,大女儿柴昌英改建房屋,多占了两平方米土地,柴云振发现后,硬是守着女儿、女婿将已经砌好的墙拆除后才回家。第二天,柴云振又悄悄来到女儿家,查看女儿是否按要求重新下墙基。

柴兵荣与暮年时期的父亲

作为大队长,柴云振似乎有点不近人情。但柴云振也是慈父。为了弥补女儿拆墙的损失,柴云振有空就去帮女儿做石工。“哪有父亲不爱女儿的?”柴昌英事后说。

“爸爸,到行政事业单位开车,工资和退休金高得多,您是不是……”2002年,在岳池县汽车运输公司开车的柴兵荣,请求父亲向有关领导打个招呼,将自己调到行政事业单位开车。那一年是柴云振的英雄事迹被“曝光”的第18个年头,柴云振一开口,儿子这点小问题肯定迎刃而解。可是柴兵荣没有想到,父亲竟对他拍桌子:“大家都去说情打招呼,领导哪里应付得了!”

1985年,柴云振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访朝。入朝前,国家花钱给他买了一件呢子大衣。柴云振穿着这件呢子大衣,参加在朝鲜的活动。回国后,他再也舍不得穿了。每年夏天,他都叫妻子、儿子拿出来晒一晒。“等到今后有大的活动时我再穿,免得国家再花钱买。能省点就省点,国家还不富裕。”柴云振给柴兵荣说。

节俭还贯穿到柴家日常生活中。“到馆子吃饭,点的菜够吃就行,吃不完的一定要带回家。”柴云振这样教育他的儿女。如今,柴家后代至今保持着在餐馆就餐后要将剩余的菜打包回家的习惯。

一家四代 八人从军

1996年,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的柴云振,竟然向组织提要求了。

原来,柴云振二儿子柴刚,在父亲影响下从军卫国,在西藏服役。1996年,柴刚因公去世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年已七旬的柴云振悲痛万分。

部队领导到岳池慰问柴云振,问他有什么要求或困难,尽管向部队提。这一次,柴云振没有犹豫:请部队同意我的大孙女柴萍到我曾战斗过的部队服役。部队领导听后很是感动。

1996年底,18岁的柴萍应征入伍,到了柴云振的老部队服役。新兵训练跳伞时,柴萍感觉很累,心生怯意。柴萍写信给爷爷,请他给部队领导通融一下,可不可以不训练跳伞。柴云振回信告诫孙女:不要想歪主意,一定要刻苦训练,完成任务。在爷爷的鼓励下,柴萍认真训练,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。

2018年12月,柴云振生命处于弥留之际,他叮嘱柴兵荣:“参军报国不能断,必须每一代都要有人从军。”

家庭琐事也是事,有时还是大事。在柴云振的影响下,柴家好家风代代相传。2021年9月,18岁的卢俞冰应征入伍,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。卢俞冰是柴萍的女儿,这是柴家第四代军人。入伍前,卢俞冰是成都文理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名大学生。目前,卢俞冰还在部队服役。

“着戎装、报家国”的基因,已经融进了柴家后代血液里。从柴云振算起,柴家有四代8人接力从军,保家卫国。

第一代军人柴云振戎装

第二代军人柴刚戎装

第三代军人柴萍戎装

第四代军人卢俞冰戎装

柴氏家训

勤耕耘、俭为本。

守规矩、敢担当。

重奉献、淡名利。

着戎装、报家国。

来源:封面新闻

编辑:胡可嘉

蜀地清风丨别让恶魔在身边

省委常委会召开(扩大)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

省委常委会召开(扩大)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